十地: 分初地〜七地. (自性清境涅槃)
八地〜十地. (出分段生死)
初地: 歡喜地, 布施加斷三結.
初住極喜地, 生諸如來家, 斷除三種結, 施德最增勝.
(斷異生障, 證遍行真如)
二地: 離垢地, 持戒加修十善.
戒德滿清淨, 名為離垢地.
(斷邪行障, 證最勝真如)
三地: 發光地, 忍辱加修禪定.
發光地忍勝, 慧火除珠冥.
(斷暗鈍障, 證勝流真如)
四地: 焰慧地, 精進加修道品.
進滿修覺分, 焰慧見無餘.
(斷微細煩惱現行障, 證無攝受真如)
五地: 極難聖地, 靜慮加修四諦.
難勝靜慮勝, 善達諸諦理.
(斷小乘涅槃現行障, 證類無別真如)
六地: 現前地, 般若加修緣起.
第六現行地, 慧勝住滅定, 佛法皆現見, 緣起真實性, 常寂常悲念, 勝出於二乘.
(斷粗相現行障, 證無染淨真如)
七地: 遠行地, 迴向方便、拔清方便.
遠行於滅定, 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熾然, 二僧皆劫滿.
(斷細現行障, 證法無別真如)
八地起出分段生死: 無餘依涅槃,可出離三界但無生忍.
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 (以變易生死留惑潤生)
八地: 不動地, 求菩提願、度眾生願.
進入不動地, 無相無功用, 盡斷三界惑, 大願極清淨, 以如幻三昧,三有普現身.
(斷無相中作加行障, 證不增滅真如)
九地: 善慧地, 思擇力、修習力.
善慧無礙解, 圓淨一切功.
(斷利他不欲行障, 證智自在所依真如)
十地: 法雲地, 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
第十法雲地, 諸佛光灌頂, 智增澍法雨, 常善如大雲.
(斷諸法未得自在障, 證業自在所依真如)
金剛經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人認為此話是指賢聖因證無為而與凡俗有差別,但實際是指賢聖與賢聖之間在證悟上存在差別)。華嚴經說:“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聖位菩薩與佛的修證境界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凡夫自然也是很難了知的,我們只能從一些經論中窺其大概。特別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所描述的修證層次,對我們而言完全如神話,對未入佛門者而言,簡直就如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