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學佛網2004-2013]

       世間上每個宗教都強調自己所宣揚的教義是真理。所謂真理,必須合乎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恆如此等四個條件。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合乎這四個條件的真理。因此,三法印是識別真佛法與假佛法的標准: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可視同佛說。因為三法印是證佛法真偽的標准,如同世間的公文,憑借印鑒可以確認公文的真假,因此稱為三法印
  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大綱,不僅說明宇宙人生生滅變化的現象,也诠釋諸佛寂滅無為的解脫境界,是涵括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三條定律:
  一、諸行無常: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所生的諸法,空無自性,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是三世遷流不住的,所以說無常
  無常有念念無常一期無常兩種。佛法中的無常,並非斷滅,而是變滅,這種變滅是前滅後生,相續不斷的,這就是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的真理。
  諸行無常所以是三法印之一,是因為它對人生有積極的激勵意義。《大般涅槃經》中說:一切諸行悉無常,恩愛必歸別離。體念無常,能激發廣大菩提心,完成自己,也救護一切眾生。當初佛陀捨棄世間榮華,出家修道,是有感於人生的無常;成道之後,也以苦、空、無常的人生真相來開導眾生。因此,原始佛教教團的成立,可以說是源於佛陀對諸行無常的體悟。
  二、諸法無我:一切有為、無為法並無獨立的,不變的的實體,一切法都是依因緣而生,彼此相互依存,並無的恆常不變的實體與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說無我
  無我有人無我法無我二種。因為一切法無我,所以無自性,無自性即緣起性空,無我系佛教的根本教義之一,所以要正確的了解佛法,必須徹知諸法無我。
  三、涅槃寂靜:這是滅除貪、嗔、癡、慢、疑等諸煩惱,達到身心俱寂的一種解脫境界。涅槃就是四聖谛中的滅谛寂靜是遠離煩惱,斷絕苦患,也是涅槃的異名。
  涅槃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佛陀成道之初曾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顯現。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我執之故,起,因,於是流轉生死;我執若除,則惑、業不起,當下即能證得涅槃實相。佛陀宣說三法印,就是為了破除眾生的我執,以引導眾生出離生死之苦,而得涅槃之樂,所以《法華經》說: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
  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一切小乘經典都是以三法印來印證是否為佛說;大乘經典則以一實相印來印證佛法的究竟與否。一實相印其實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靜,所以有不同的立名,是因眾生根機有利有鈍,所以佛陀說法才有廣略的方便,而究竟之理只有一個。

  過去佛教一直給人悲觀消極、遁世避俗的印象,這是因為一般人對佛教所說的無常等義理,有了錯誤的理解,以為佛教只是消極的講苦,講無常,卻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為了讓眾生認識苦、空、無常的人生真相,從而發起欣樂厭苦之心,積極的追求究竟涅槃之樂。三法印所要傳遞的就是:無常才有希望、無我才能和眾、涅槃才是究竟,這是我們對三法印應有的認識。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三法印是緣起說的思想基礎,緣起說是佛陀教法的代表,兩者意義相通,同為最初的根本佛法。因此,若能理解三法印,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lee101 的頭像
jacklee101

緣夢心願網

jackle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