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戒心,謂心迴向佛,則於淨戒,安住不失。經云: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曰戒心。
九信位是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那是第九個階級,他必須在第九信裡面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之後他就是第十信。「戒心,謂心迴向佛,則於淨戒安住不失」。這個戒是道共戒,已經證果,在菩薩位,馬上就要證佛果,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智者大師講六即佛,這種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就是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很像佛,我們一般人決定看不出來,會把他看作真佛。為什麼說他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因為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妄心,不過雖用妄心,他用得太好,妄心裡沒有過失,所以他很像佛,這是道共戒。所以安住不失,他沒有破戒,他沒有失去戒。「經云: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曰戒心。」心光密迴,我們用一句世間的話來講,可以從這裡能體會到它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心跟佛心心心相應,這就是密迴的意思。佛的心是定的,清淨寂滅,自己心也是清淨寂滅,很像佛,這是獲佛常凝,凝是凝靜,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說他戒律的圓滿,圓修圓證,在這個地位上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盡,這一斷盡就成佛,就第十信。
九信位是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那是第九個階級,他必須在第九信裡面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之後他就是第十信。「戒心,謂心迴向佛,則於淨戒安住不失」。這個戒是道共戒,已經證果,在菩薩位,馬上就要證佛果,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智者大師講六即佛,這種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就是十信菩薩。十信菩薩很像佛,我們一般人決定看不出來,會把他看作真佛。為什麼說他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因為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妄心,不過雖用妄心,他用得太好,妄心裡沒有過失,所以他很像佛,這是道共戒。所以安住不失,他沒有破戒,他沒有失去戒。「經云: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曰戒心。」心光密迴,我們用一句世間的話來講,可以從這裡能體會到它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心跟佛心心心相應,這就是密迴的意思。佛的心是定的,清淨寂滅,自己心也是清淨寂滅,很像佛,這是獲佛常凝,凝是凝靜,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說他戒律的圓滿,圓修圓證,在這個地位上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盡,這一斷盡就成佛,就第十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