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

 

圖片來源:http://www.chuefeng.org.tw/download/20110414112558.pdf

 

生命之道 *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 (連結)

 

一、  序言

人生之奧妙在於人所處的環境是虛擬的空間一切的形象是由比目前所發現最小的粒子還小的電磁波粒cu’s所集合而成它是介於精神與物質間的產物由「心」所引導而生滅因生滅太快如電影一般使你信以為真而起心動念爭奪不休...繼續閱讀

 

二、  準備:佛教基本了解

 

l   八識  (意識)是法相唯識家所用的名相。法相唯識是佛門的「心理學」,也是佛門各宗共同的學習科目...繼續閱讀

 

l   緣起與十二因緣 (身心)佛法人生分十二階段, 從無名到老死循環不斷, 不經提醒永無超脫之日 繼續閱讀

 

l   六道與輪迴  (人生)六道為天道、人道、阿修羅、餓鬼、畜生和地獄等六道, 像漩渦一樣,受業的牽引, 上下來回不停的輪迴旋轉著, 沒有智者拉你一把, 你會一直沉淪在不斷閃耀的聲光中, 不知要逃脫 繼續閱讀

 

l   無常 (現象)「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是一般人對無常的感歎。其實,世間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所生的諸法,空無自性,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它是三世遷流不住的繼續閱讀

 

l   空有 (實相)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緣起的存在,「宛然有而畢竟空,空假無礙,是為中道」繼續閱讀

 

l   中道 (方式)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場,中道就是超越有無、增減、苦樂、愛憎等二邊之極端、邪執,是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繼續閱讀

 

l   四聖諦 (真相)「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使尚未起信的眾生免於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法輪時,特以「四聖谛」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 ...繼續閱讀

 

l   三法印 (法則)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合乎這四個條件的真理...繼續閱讀

 

l   八正道 (方法)佛陀成道之初,即為眾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繼續閱讀

 

l   涅槃 (目的)煩惱之所以會造成生死過患,根據《成唯識論》卷八說:「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繼續閱讀

 

l   三寶 (延續)三寶是佛教術語,指佛寶 (Buddha)、法寶 (Dhama)、僧寶 (Sangha)繼續閱讀

 

三、  入道

 

所謂生命之道, 其目的即為成佛, 故又可稱為成佛之道. 而「道」者為悟得, 非語言、文字可圓滿, 今寫出者, 唯其站名與過程而已 ...繼續閱讀

 

資糧位】

 

(1)   十信十信者,乃三賢之首,萬行之先也。然欲從凡入聖,必以信為先導;自信心,終至願心,總為十信,以作菩薩真修之方便也 ...繼續閱讀

 

u   信心:信心,謂心與理冥,決了無疑,妙信純真,恒住中道。經云:妙常住, 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曰信心 ...繼續閱讀

 

u   念心:念心,謂真信明了過去未來劫中,出生入死,憶念無忘。經云:無數劫中,捨身受身,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曰念心 ...繼續閱讀

 

u   精進心精進心,不雜曰精,無間名進。謂唯以念心,精明進趣真淨之地。經云: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繼續閱讀

 

u   慧心慧心,善入佛法,造心分別為慧。謂精進之心,既已現前,則純真之慧,自然發顯。經云: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曰慧心 ...繼續閱讀

 

u   定心:定心,謂念慮皆忘,寂用無心,則慧性明徹,湛然不動。經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繼續閱讀

 

u   不退心:不退心,謂定光顯發,慧心明徹,知道不遠,進修無懈。經云: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繼續閱讀

 

u   護法心護法心,謂心進無退,則能保護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氣分,與己相接 ...繼續閱讀

 

u   迴向心:迴向心,迴即迴轉,向即趣向,謂以護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來照,又復回光以向於佛,猶如雙鏡交照,光輝互現也。經云: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迴向心 ...繼續閱讀

 

u   戒心戒心,謂心迴向佛,則於淨戒,安住不失。經云: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曰戒心 ...繼續閱讀

 

u   願心願心,謂由心住淨戒而得自在,故能遍遊十方世界,化導眾生,隨其所願,悉皆滿足。經云: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曰願心 ...繼續閱讀

 

(2) 十住:重於空性勝解的修習成就, 安住勝義繼續閱讀

 

u   發心住

 

u   治地住

 

u   修行住

 

u   生貴住

 

u   方便具足住

 

u   正心住

 

u   不退住

 

u   童真住

 

u   法王子住

 

u   灌頂住

 

(3) 十行:重於觀即空之假名有, 以大悲心利益眾生 繼續閱讀

 

u   歡喜行

 

u   饒益行

 

u   無嗔恨行

 

u   無盡行

 

u   離痴亂行

 

u   善現行

 

u   無著行

 

u   尊重行

 

u   善法行

 

u   真實行

 

(4) 十迴向重於空平假等之觀慧 繼續閱讀

 

u   救一切眾生離眾生迴向

 

u   不壞迴向

 

u   等一切佛迴向

 

u   至一切處迴向

 

u   無盡功德藏迴向

 

u   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u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u   真如相迴向

 

u   無縛解脫迴向

 

u   法界無量迴向

 

加行位順抉擇識, 分煖、頂、忍、世第一, 稱為四善根 繼續閱讀

 

l   煖:一煗法,總相念住後,念所生之善根,名煖法 ...繼續閱讀

 

l   頂:煖法上品後,念所生之善根,名頂法 ...繼續閱讀

 

l   生於頂之後,念之善根,名為忍法 ...繼續閱讀

 

l   世第一:生於上忍後,念之善根也,是為一剎那 ...繼續閱讀

 

見道位】

 

禪定初禪: 有尋有伺境界. 是意識上粗的境界, 自己心裡在說話了, 是名為尋繼續閱讀

 

l   六妙門禪觀:說明習禪的方法、次第,可參考天台〈六妙門〉作禪觀。分別是:一、修「數」。二、修「隨」。三、修「止」。四、修「觀」。五、修「還」。六、修「淨」。令煩惱解脫,證得涅槃。 ...繼續閱讀

 

l   靜坐入定方法: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我們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禅定,都要進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這樣漸進地修上去。...繼續閱讀

 

l   呼吸禪定步驟:佛陀傳授呼吸禪定時,所教共有十六步。這是經文中最詳細的禪定指導。而呼吸則是他最高度、也是最經常推薦的禪定主題——因爲呼吸不僅僅是心智借以安定下來集中起來的所在地,也是心智得以用來作分析的對象。...繼續閱讀

 

l   禪定的次第:佛陀所教的是按部就班修入禪定的方法;中國佛教的禪宗則是要當下就認識本來面目,當下就能知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禪宗所教的參禪方法比較高超。...繼續閱讀

 

l   禪定鍛鍊:禪定的鍛鍊,總綱領的一句話就是,一切行事作務(包括打坐)念念分明。...繼續閱讀

 

見思惑(連結)

 

修道位】

 

l   四向四果:四向四果,佛教術語,為聲聞修行的次第,出於《雜阿含經》。其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羅漢,四者稱四沙門果;再加上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合稱四向四...繼續閱讀

 

l   須陀洹:須陀洹(巴利文:Sotapanna)是由巴利文:sota(意為河流),與巴利文:āpanna(進入者、勝者),合成,字面意義為進入河流者、於河流中的勝者 ...繼續閱讀

 

l   斯陀含斯陀含為梵語,翻譯成漢語、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最多只會在天界與人間再往返一次,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 ...繼續閱讀

 

l   阿那含:阿那含(梵文:अनागामिन् anāgāmin),是一個佛教用語,由後秦鳩摩羅什由梵語譯為阿那含,「不來」或「不還」之義,聲聞第三果...繼續閱讀

 

l   阿羅漢: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त् arhat;巴利語:arahant),意譯為應供、殺賊、無生,漢語常簡稱為羅漢...繼續閱讀

 

l   聲聞四果:先談學佛有四種人。增一阿含經卷第二十說:「眾生依宿世善根深淺的差異,形成四種不同程度的學佛根器。是那四種呢? ...繼續閱讀

 

l   大乘四果: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於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稱為大乘也 ...繼續閱讀

 

(5) 十地:分初地 ~ 七地(自性清境涅槃);八地〜十地(出分段生死) 繼續閱讀

 

境界與修證

 

u   初地歡喜地:初地菩薩住於歡喜 ...繼續閱讀

 

u   二地離垢地二地菩薩以十善業自利、利他 ...繼續閱讀

 

u   三地發光地:三地菩薩進入深廣禅定修持 ...繼續閱讀

 

u   四地燄慧地:四地菩薩智能熾盛 ...繼續閱讀

 

u   五地極難勝地:五地菩薩獲證深廣、平等、清淨心 ...繼續閱讀

 

u   六地現行地 六地菩薩深悟一切法平等之理,空解脫門現 ...繼續閱讀

 

u   七地遠行地 七地菩薩證入滅盡定中 ...繼續閱讀

 

u   八地不動地 八地菩薩得證無生法忍,繼續修學諸佛法身智能 ...繼續閱讀

 

u   九地善慧地:九地菩薩獲得諸佛無盡善巧智能 ...繼續閱讀

 

u   十地法雲地:十地菩薩(連結)得證諸佛最後無上禅定,大放光明 ...繼續閱讀

 

等覺(連結)金剛十義(連結)  佛地境界(連結)

 

【究竟位】第五究竟位,菩薩於第十地滿心金剛無間道,斷二種子,證二空理...繼續閱讀

 

妙覺(連結) 究竟轉依(連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lee101 的頭像
jacklee101

緣夢心願網

jacklee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