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禪: 有尋有伺境界.
是意識上粗的境界, 自己心裡在說話了, 是名為尋.
意識隨時保持在清境境界上, 悠哉悠哉, 這個境界很細, 叫做伺.
像貪欲、煩惱、事項欲等陰影的根本可以檢查出來了, 這個才叫有尋有伺.
方法: 在寂靜中作意於一緣的境界. 觀佛像、明點、念佛…心的所緣.
選定一個所緣後, 這個心念與所緣的明點合而為一.
這個心永遠與所緣相依, 栓牢, 慢慢達到身心寂靜的境界.
一切用心的境界, 不需要用心自然合於這個標準, 這叫無尋無伺.
也就是三昧中的各種心理狀況, 自己都知道了. 而且說捨就捨, 說切斷
切斷, 當下就放掉了有尋有伺, 而住在無尋無伺的三摩地相上.
方法: 定生喜樂是二禪境界.
三禪: 是離喜妙樂
喜相習慣了, 也平常了, 也知道這個高興與喜相本身也是欲, 喜相沒有了,
就是離了喜的欲.
初禪境界, 因為用心, 屬於有尋有伺, 所以這不間斷的捨, 還不能自在轉.
二禪境界, 由於心中還有喜樂, 是有間斷性的. 作不到無間斷捨,還不自在.
到了三禪, 才可以放下, 喜樂境界完全放下, 在如如安住所有正念中.
方法: 到這個時候, 不需要作意, 它自然現前了, 而且現前還要除掉它呢!
因為要進入圓滿次第了, 要進入空靈去了, 所以這些都要捨掉.
到了第四禪的境界, 則可隨時隨地進入下地定, 一到三禪的定, 隨時都可以自
由出入. 在這境界身體的感受, 心理喜樂的感受, 隨時要切斷就切斷了, 隨時要
進入任何境界都可以, 所以叫做「不苦不樂」.
方法: 將一切都捨了, 好壞、禍福都捨掉, 捨念清淨, 加上佛法的慧觀, 可證道有依
涅槃寂靜之樂, 才可脫離三災八難.
是意識上粗的境界, 自己心裡在說話了, 是名為尋.
意識隨時保持在清境境界上, 悠哉悠哉, 這個境界很細, 叫做伺.
像貪欲、煩惱、事項欲等陰影的根本可以檢查出來了, 這個才叫有尋有伺.
方法: 在寂靜中作意於一緣的境界. 觀佛像、明點、念佛…心的所緣.
選定一個所緣後, 這個心念與所緣的明點合而為一.
這個心永遠與所緣相依, 栓牢, 慢慢達到身心寂靜的境界.
- 這裡頭有個覺性, 就是自己反照或是參究, 很清楚這個境界對不對, 這個時候是繫念.
- 心與所緣合一, 如果這時候不是合一, 自己都會察覺出來, 這叫正審思慮, 是完全正靜正知.
- 繫心一緣在整個禪定過程上是加行道, 在大澈大悟證的菩提來講, 這個還是加行道. 禪宗所謂言下頓悟, 悟後起修, 就是這個道理. 理則頓悟, 事須漸修.
一切用心的境界, 不需要用心自然合於這個標準, 這叫無尋無伺.
也就是三昧中的各種心理狀況, 自己都知道了. 而且說捨就捨, 說切斷
切斷, 當下就放掉了有尋有伺, 而住在無尋無伺的三摩地相上.
方法: 定生喜樂是二禪境界.
- 修明點: 這個明點是清亮的, 身心是輕安的, 加行究竟作意作到了. 這個所謂的生起次第, 是我有意作觀想形成的.
- 定生: 由此為因, 由此為緣, 無間所生故名定生, 是由繫心一緣所生的, 由定而出生的.
- 喜樂: 所希望達到的境界, 已經做到了, 自然喜樂.
三禪: 是離喜妙樂
喜相習慣了, 也平常了, 也知道這個高興與喜相本身也是欲, 喜相沒有了,
就是離了喜的欲.
初禪境界, 因為用心, 屬於有尋有伺, 所以這不間斷的捨, 還不能自在轉.
二禪境界, 由於心中還有喜樂, 是有間斷性的. 作不到無間斷捨,還不自在.
到了三禪, 才可以放下, 喜樂境界完全放下, 在如如安住所有正念中.
方法: 到這個時候, 不需要作意, 它自然現前了, 而且現前還要除掉它呢!
因為要進入圓滿次第了, 要進入空靈去了, 所以這些都要捨掉.
- 三禪把握觀照身心來修持, 還會有失念的時候, 喜樂的境界隨時會起來, 要以很快的智慧能力, 當念頭一起, 喜樂一起, 就把它切斷丟掉, 一步一步放下, 一步一步上進, 要隨時捨念清淨, 隨時在正知正見上修.
- 住身受樂的境界, 自然煩惱不起, 常住於禪定之中.
到了第四禪的境界, 則可隨時隨地進入下地定, 一到三禪的定, 隨時都可以自
由出入. 在這境界身體的感受, 心理喜樂的感受, 隨時要切斷就切斷了, 隨時要
進入任何境界都可以, 所以叫做「不苦不樂」.
方法: 將一切都捨了, 好壞、禍福都捨掉, 捨念清淨, 加上佛法的慧觀, 可證道有依
涅槃寂靜之樂, 才可脫離三災八難.
-
在到四禪時, 尋伺喜樂都斷了, 所謂尋伺就是跳動的心理, 此時妄念的生滅沒有了, 喜樂境界也清淨了, 入息出息也不流行了, 到達胎息等境界, 如此, 出入息淨, 念也清淨, 則一切都不動了, 所以捨念清淨.
- 當地球要壞的時候, 有三災八難, 火可以燒到初禪天的境界.
- 三災過了, 又到了空劫, 沒有地球了, 然後經過二十小劫, 又形成了這個地球, 地球又活了幾萬億年, 成、住、壞、空, 各二十劫.
- 當它又壞時, 火災先來, 再來水災, 水淹到二禪天. 第三災是風災, 三禪天都靠不住, 會被風吹垮的, 為業風所飄, 四禪是捨念清淨, 才能免災.
全站熱搜